长期以来,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苏州的“吴门医派”因为“名医多、古籍多、温病学派的发祥地”这些美誉而名闻天下,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吴文化的代表之一,对近现代苏州地区中医临床实践和学术理论,乃至苏州城市文化仍有深刻影响。继承和发展“吴门医派”学术经验和传统文化,对于深化苏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水平,对弘扬苏州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促进苏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苏州市的“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好、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吴门医派”这一优秀的吴文化资源,农工党苏州市委成立了调研小组,就如何传承和发展吴门医派,更好地服务大众,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
7月上旬,农工党苏州市委主委周俊带领机关同志,先后前往苏州市中医医院和苏州市卫生局调研、了解情况。据介绍,中医药在该市素来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老百姓的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在深刻转变,更加注重预防、自我保健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医药的科学与文化价值日益彰显并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同。但目前中医药发展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广泛、有效的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中医药发展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
为了充分掌握情况,7月中旬,农工党苏州市委又走访了部分名老中医听取意见,并随后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了苏州中医学会秘书长、部分医院的中医师、高校教授、新闻记者、非遗传统医药项目传承人等,共同探讨研究对策。
要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不仅要了解自身情况,更要吸取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农工党苏州市委了解到,宁波市在中医药保护和传承工作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随即与宁波市卫生局取得联系,征询意见,学习经验。常州市中医医院是首批被评到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之一,常州市在孟河医派的传承和发展工作上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8月7日,农工党苏州市委组成调研组,在副主委兼秘书长张健红的带领下,前往常州市调研孟河医派传承和发展情况。调研组参观了常州市中医医院、淹城中医药一条街和丁甘仁故居,并仔细听取了常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和具体做法的介绍,受到很大启发。
8月下旬,农工党苏州市委将通过“建言献策直通车”的形式,将调研形成的一系列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措施的意见和建议向苏州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反映,推动苏州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满足苏州老百姓的精神和健康服务需求,弘扬苏州特色传统文化,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献计出力。
(苏州 调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