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总支为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献智出力
发布时间:2010-08-04
日前,仪征总支在中共仪征市委召开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上,就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专题与市委领导进行民主协商。
为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不断优化我市人口、产业和城镇布局,促进土地和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战略目标,仪征总支高度关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将其作为破解土地瓶颈、实现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举措。仪征总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这一中心工作,组织相关成员参加的调研组,由总支相关负责人带队,分别到全市有关乡镇和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一篇调研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依靠典型带动。扶持与带动是当前加快集中居住的重要举措。建议细化全市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就减免相关费用的对象、范围做出具体规定,对建设项目收费、房产土地两证办理等项目明确免收或减半政策,对居住点详规编制,以乡镇为单位进行设计费用打包,从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减轻基层资金压力。对于那些老屋难舍,故土难离,恋旧怕生,观望情绪浓厚的农户,要深入宣传,典型引路,通过把好处点明、把经济帐算透,用直观的形象,眼前的实例说服群众,引导农民舍弃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散居方式,树立居住进小区的新理念。
二、着眼统筹协调,降低生活成本。进入集中区居住后,出于节约土地的需要,家禽、家畜养殖空间上存在不足,环境上存在不便,农民的用电、用水、燃料等各项生活成本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建议要充分考虑到耕作半径、家禽养殖等因素,从"利于生产、方便生活、适度集中"的原则出发,在各集中区规划配套自留菜地、家禽养殖区、农村沼气池、"五小加工区"等基础设施,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对于困难群众的集中居住工作,要同步规划,动员社会各界加大对农村贫困户的挂钩帮扶力度,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农户购房,市财政可以给予适当贷款贴息,或在保持外观统一的情况下,通过建造平房、无偿提供多层公寓等方式,使其集中居住后生活水平不下降。
三、完善配套设施,推进部门联动。农民集中居住区供水、供电、供气、有线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由于集中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就迫切需要上述部门加快节奏,特事特办,而大家反映各部门联动不够,配套不快。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立足支持新农村建设,打破常规,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对相关费用适当采取减缓政策,待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资金到位后,一并偿付。
四、注重后续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已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同于开发小区,缺乏物管等类似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机制,管理模式和方法还未形成一定的制度,建成后小区的环境卫生、安全管理、公共服务等后续管理任务较重。这就需要创新集中居住点建设管理,通过农民自立、村庄自治、村民自筹、集体补助、乡规民约管理等方法,增强居民对集中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同住共建的意识,做好居住区的卫生保洁工作,真正把集中居住区建成环境整洁的文明村庄。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利用不同载体,强化对集中区居民的文明教育,提高居民素质,激发他们参与建设的热情,维护居住区的和谐稳定。 (仪征 李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