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下午,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民革、民建、农工、九三和民族宗教界的委员,围绕"加快生态省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主题进行讨论。副省长徐鸣出席会议并讲话,农工党江苏省委主委、省政协周健民副主席主持会议。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副厅长赵挺、省农委副主任夏春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祖耀升、省水利厅副厅长陆桂华、省海洋渔业局局长唐庆宁、省气象局局长翟耀武等省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到会听取委员发言。
农工党南通市委主委,南通市卫生局副局长陈宋义委员作《高度关注江苏沿海大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的发言。他提出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海地区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是沿海开发中的一些环境保护问题不容忽视。他提出了构建环保规划引导沿海开发的机制;科学进行滩涂围垦;加快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海上污染源的控制等建议。
农工党常州市委副主委、常州市卫生局副局长、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陈建国委员作了《关于我省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发言。他说:我省区域化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非常紧迫性。他建议:一要增强公众的生态补偿意识。二要结合"十二五"产业和环保规划的制定,加快构建生态补偿的产业扶持政策。三要在财政转移支付中增加生态环境影响因子权重,增加对生态脆弱和生态保护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四要建议我省设立生态补偿领导小组,负责我省生态补偿的协调管理。五要加强省辖各市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区域环境合作平台。
农工党江苏省委常委、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河海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赵坚委员作了《建设好我省生态工业园》发言。他说: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出现的第三代工业园模式。建立在工业生态学基础上的生态工业园,不仅会给入园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也因采取了生态链和生态网企业组合格局,从而使园区具有非常突出的节能减排功能。建生态工业园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他建议:一要将生态工业园创建与生态市创建结合起来,作为生态市考核指标,使得生态工业园创建成为强制要求;二要制定生态工业园建设管理体系。三要加大与园区建设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力度。四要建立激励、优惠政策机制。有选择地吸纳中小企业参与到补链或者静脉产业中。
农工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兼秘书长、省政协医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大钧委员在发言中指出生态省建设要善待城市环卫工人;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大力扶持和发展环保产业;将南京打造成生态城市的样板等建议。
农工党镇江市委主委、镇江市政协副主席赵庆荣委员在发言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还要注重转变国民奢侈浪费的恶习。从自身做起,减少浪费,也是一种生态文明的表现。
徐鸣副省长在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说:刚才,各位委员结合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现状,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政协委员对共同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省政府今后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他说:加快生态省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即使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江苏有着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负荷全国最高的特殊省情,总体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三个方面的矛盾依然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生态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群众不断增长的环境需求与环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日益繁重的环境保护任务与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监管支撑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目前,苏南开始进入环境的拐点,从急剧的生态损害,开始进入逐步的生态修复;苏中开始进入平台期,排污和修复处于相持阶段;苏北仍处于环境损害期。总之,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治理和修复任务相当繁重。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生态省,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关键阶段。去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生态省建设大会,提出,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改善环境和生态状况,力争全省在"十二五"期间全面进入生态"拐点",由环境损害转入生态修复阶段,用10年左右的时间,讲我省的整体生态环境基本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生态省。具体要在六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上狠下功夫,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二是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上狠下功夫。三是在环境基础设施全覆盖上狠下功夫。更,力争建成全国覆盖面最广、最完备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四是在环保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上狠下功夫。为保护生态环境确立更加鲜明的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考核导向。五是在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上狠下功夫。六是在生态示范创建上狠下功夫。
徐鸣副省长最后希望政协委员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多提宝贵意见,多献科学之策,推动我省生态省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丁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