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 云
出生在水乡的孙长春曾多次目睹过许多乡亲因为疾病的困扰痛苦不堪,生活贫困,而勤劳慈爱的父亲过早病逝,也坚定了他从医的决心。198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盐城市中医院工作。从此,他20多年如一日,以医院为舞台,把自己的人生描绘得五彩斑斓、如诗如画。
立 德
孙长春始终信奉这样的理念:治病为救命,行医德为先。他经常对周围的同事说: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要坚守自身的道德操行。病人以生命相托,我们就有义务为其解除病痛,不负“白衣天使”的神圣称号。对病人如亲人,视患者为上帝,是孙长春从医以来的一贯作风。一次,一位老人由于急性下壁、侧壁心肌梗死被送至医院急救,孙长春带领同事们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救治工作。老人已经70余岁,集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于一身,梗死面积大,用药相当困难,病情随时都有可能恶化。经过慎重决策,孙长春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使病人成功地度过了关键的首个24小时。意想不到的是患者第二天又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每分钟心率只有30次左右,并伴有心功能衰竭和低血压。孙长春明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而言,每出现一个并发症,其死亡率就增加1倍,三种并发症同时出现,意味着病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生还的希望非常渺茫。然而他没有放弃,坚持守候在病人身边观察病情,对症下药,每隔半小时就亲自为病人量血压、记录出入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通过安装起搏器和中西药物的积极治疗,病人顺利度过了72小时危险期,硬是被孙长春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其时孙长春的爱人刚刚动过手术尚未拆线,正需要丈夫的关爱,他家也就在医院家属区里,但这72小时里他没有离开病区半步。每每谈及此事,他总觉得愧对妻子,但他不后悔。他说:“每当看到康复的病人和家人团聚时,我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自豪感与满足感,促使我更加坚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信念。”
孙长春对待病人从来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热情地接待每一位病人,细致认真地为每个病人把脉、检查、诊断、开方。对于远道而来的病人,他经常放弃休息时间为他们诊治。有的病人还通过电话诉述病情,询问用药方法,他总是耐心作答。许多病人出于感激悄悄给他送上红包,他都婉言谢绝。为了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长期以来他一直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并且经常告诫医护人员要让病人少花钱、花小钱看好病。孙长春良好的医德医风不仅受到了许多病人和同事的赞许,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早在1995年,他就被授予“江苏省卫生行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辩 微
中医药学是民族瑰宝,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它讲究继承创新,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扬光大。中医传统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蕴含了丰富的辨证法和哲学思想。中医学者都强调一个“悟”字,用药如用兵,毫厘之间都有天壤之别,唯有领悟中医药中之真谛才能应变自如,妙手回春。
孙长春在心血管内科领域独辟蹊径,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由此做出的准确诊断、独特用药屡见其效。一位年轻女性心情郁闷、失眠,辗转于数家医院,作了大量的检查,或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或被告知无病,只给予一些安慰治疗。患者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甚至整夜不寐。经人介绍她慕名找到了孙长春。经过耐心细致的体检后,他发现病人的心率稍偏快,抓住这一细微症状,经过仔细分析后他判断,患者很可能患的是症状不典型的甲状腺机能亢进。血液检查确诊后,经过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病人很快恢复健康。孙长春经常拿这个病例告诫其他医生:绝不能轻易地给病人诊断神经官能症,绝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异常现象,绝不能轻易认同已有的诊断。
还有一次,市区有一位老干部心律失常,早搏频发,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药从国产的换到进口的,从单一用药换成联合用药,效果均不明显,早搏仍然较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找到了孙长春。孙长春为他认真把脉,运用中医理论分析了病因病机以及前一阶段用药情况,考虑到抗心律失常药常常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因此他决定让病人暂停服用抗心律失常药,改用中药治疗。经过中医辨证,他开了5剂中药,病人在服用3剂后早搏现象明显减少,坚持服用10剂中药后早搏现象基本消失。这位老干部非常高兴,逢人便说:“想不到中医、中药治疗心脏病还真管用。”
治 学
孙长春深知要想成为一位名中医,必须汲取古代中医大家的学术精华,而要钻研中医古代文献,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古汉语基础。为此,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材,大大提高了研读中医古籍的能力。尽管在临床上会遇到许多颇为棘手的疑难杂症,但他总能从浩繁的古代医书中获得启发,举一反三,最终找到解决的办法。
中国地域辽阔,民间有许多教科书上没有记载的中草药和独特的偏方、验方。孙长春常常利用外出开会学习的机会,搜寻当地的民间偏方、验方并灵活运用,为许多疑难杂症寻找新的治疗途径。云南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也是“三七”这味中药的重要产地。有一次到云南开会,他发现当地有许多用“三七”制成的食用汤料。通过仔细调查,他了解到在云南“三七”不仅是一味药材,而且还是一种食品和保健品,云南人对“三七”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所述的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等治疗作用,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减肥、祛脂、抗衰老、软化血管等保健方面。由此,他研究琢磨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验方,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这使他在心脑血管病人治疗及中老年人保健方面有所建树。
1991年在南京进修学习是他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短短一年时间,他系统学习了心内科的西医专业知识,仅学习笔记就记了满满2大本。学成归来,他着力加强心血管专科建设,建立了CCU,开展了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和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将市中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建成了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2000年,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分批遴选500名具有良好中医理论基础和一定临床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中医人才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继承人,旨在继承、研究与发展中医药学术,继承发扬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通过层层推荐和考核,孙长春作为国家高级中医人才培养对象入选。在培养周期内,他虚心学习、潜心研究,努力把握老师的学术精髓,两年时间写下了几万字的心得体会和医案,并将老师在心血管方面的经验加以总结,系统地论述了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演变和证治规律,于2004年主编了《心系论》,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
近几年来,孙长春不断总结自己的学术经验,先后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还完成了《丹桂散对窦房结恢复时间影响的临床研究》等科研课题4项,获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和盐城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2000年他被中共市委、市政府授予“盐城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2003年被评为“盐城市名中医”。在2005年市政府召开的专家表彰会上,他又被授予“2004年度盐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也许在别人看来,孙长春早已春风得意,功成名就,可以在攀登的路上小憩一阵。然而,新任农工党盐城市委主委的孙长春却从不这么想,他说,学术无止境,为人民服务无止境,参政议政也无止境。孙长春正用“上下求索”的实际行动,在无垠的医学领空中自由地翱翔,也将领导盐城市全体农工党员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盐城”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