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苏斌

他出生于清朝末年(农历1906年6月16日),既目睹旧中国的崩溃,又亲见新中国的崛起;他1953年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为徐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并担任市卫生局副局长;他13次被选为省、市人大代表,“文革”后连续三届担任市政协副主席;他热爱多党合作事业,1956年参与组建了农工党徐州市委,连续担任主委30年;他敬重事业,心胸博大,待人宽厚,清正廉洁。他就是德高望重、令人景仰和爱戴的原农工党徐州市委名誉主委、百岁老人范存德。
2006年7月11日,在中共徐州市委统战部和农工党市委为范存德举办的百岁寿辰祝贺宴会上,笔者有幸聆听了他老人家的回忆和领导、同事及家人对他的啧啧称羡,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范老出生于徐州市鼓楼街(现彭城路北段),祖父在街面开铁匠铺。范家铁活好,人厚道,享誉彭城,生意十分红火。在铁花四溅的红炉旁长大的范老,看到旧中国严重缺医少药的现象,立志学医。为此,父亲便倾其所有,供他先后就读于山东省立医专和南通学院医科,并获得医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就职于南京中央医院。两年后,他又参加了中央卫生署举办的“公共卫生专业培训班”学习。为了用自己所学知识报效家乡父老乡亲,他放弃了中央医院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徐州,参加筹建了“铜山县立医院”(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身),并出任院长。抗战爆发后,他辗转江西、四川等地行医,整日为生计而四处奔波,理想破灭,前途无望。新中国的成立,为范老施展才华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他先后负责筹建了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小儿科,并任主任医师,在徐州市高级助产学校任副校长。1953年,他凭着高超的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走上市卫生局副局长的领导岗位。
1956年,由于统战工作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需要,农工党省委在中共市委的支持下,准备在徐州市组建农工党组织。作为医药卫生界代表性人士、优秀党外知识分子的范存德很快进入农工党组织发展的视线,并成为首批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积极参与农工党市委的筹备工作,并担任筹备委员会副主任。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1957至1958年有的党员被错划成“右派”,有的被戴上“资产阶级”帽子。在这种曲折复杂的情况下,他怀着对党的统战工作和多党合作事业的赤诚之心,积极参与组建了农工党徐州市委,并担任主委。就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的时候,“文革”开始了,农工党组织的活动被迫停止,85%的党员受到冲击,他自己也被下放农村、关在卫校接受劳动“改造”。但不论经受多大的打击和折磨,都从未改变范老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和热爱,坚信党的政策终究会得到落实。
1979年底,在他的期盼中,农工党组织终于恢复活动。时年已73岁的范老如沐春风,不顾年迈亲自登门拜访,与党员们促膝谈心,针对党员的思想顾虑进行说服教育,消除其“余悸”。经过他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大多数党员能淡化历史陈迹,本着向前看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参加农工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大家思想认识提高的基础上,他又积极弥补组织建设方面的欠账,按照章程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新发展了10名新党员。1986年,他从主委位置上退下来时,党员总数已达169人,基层组织也由当初的4个支部发展到12个支部和3个小组,为市委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年届八旬时范老还是不停地忙碌着,1985年、1987年两次亲自主持开展了对广大党员进行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农工党史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活动,并以全市农工党员的名义向全市医药卫生工作者发出了《讲医德、树新风》的倡议书,广大党员身体力行,立足岗位做好表率作用,在医疗卫生系统产生了积极影响。
发挥特长和优势服务于社会,是民主党派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提高部分企业职工医院的医疗和管理水平,范老召集党员中的专家组成了顾问组,先后对本市商业职工医院、化工职工医院进行调研,提出建议,帮助其整顿,制定管理制度,并指导医疗实践(如会诊、手术示范、学术讲座)。他还积极提议与市政协医卫组携手,成立了由中医药专家组成的中成药顾问组,深入徐州市淮海制药厂调研,并提供十多个验方,研制和临床验证六种新药,使该厂扭亏为盈,连续三年获得先进企业的光荣称号。针对卫生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他还和党员们一道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提交了《徐州市儿童医疗情况调查报告》、《徐州市中医药管理的调查报告》、《关于防治病毒性(甲型)肝炎的报告》、《市环境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等,受到中共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并被采纳。
医途仕途,为民为官,范老一直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上世纪50年代初,范老刚当上市卫生局副局长,上级分配给他一辆破旧钻石牌自行车,供他上下班代步。那时骑自行车是时尚,孩子们想推出去玩一玩,他一概不允许。这辆车子虽破旧,他却爱护有加,车胎补了又补,零件换了又换,而且修车费从不向公家报销,一直骑到“文革”开始才上交。
范老平时严于律己,在待遇上总喜欢低调从简,不搞特殊化。担任市政协副主席期间经常参加市里的一些会议和活动,他总是提前出发,坚持步行或乘公共汽车,很少坐单位的小汽车。1996年初秋的一天,他独自去看望一位老朋友,回家途中被一名骑摩托车的青年撞倒在地。青年将他送进医院门诊大厅后,借口去挂号而逃逸了。范老坐在连椅上头晕眼花、耳鼻出血,他朦胧地摸回家,一屁股坐在地上动弹不得。家人连忙将他送到医院抢救,因颅脑出血,住院30多天才转危为安。后来交警查到肇事者是某厂下岗工人,范老只是从做人的道理上教育其一番,未作深究就算了。
范老有6子3女,都曾是徐州一中的尖子生。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有的成了科技人才,有的成了国家干部。老大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曾担任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地面系统的总设计师。孩子们成了专家、干部,范老对他们依然严格要求,叮嘱他们要
廉洁勤政,不要在经济上犯错误,并拿自己为例子说:“平平常常心不贪,不讲报酬勤付出,廉洁使人健康,长寿就是财富。”
如今范老虽已年届百岁,但仍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他每天坚持看报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市委原名誉主委,他本应好好安度晚年,不需过多地再为市委工作操心费力,可他那长年勤勉、执着的工作精神似乎已成为难以消失的“惯性”,还是经常地为市委各项工作出谋划策,提出意见和建议。正像他在祝寿宴会上致答谢词中表述的那样:“现在,我已届百岁了,但我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竭尽全力,发挥余热,为建设家乡——徐州再贡献一点力量,使自己的晚年再增添新的光辉。”
“存德”这个名字是父母起的,也是父母心愿的由衷表达。范老把“存德”作为自己人生遵循的法则,通过自己的努力,既实现了父母对自己的希望,也完整地诠释了“德厚益寿、勤勉延年”的养生箴言。我们衷心地祝愿范老“寿晋期颐天年永远,光增史乘人瑞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