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根生
今年46岁的江苏大学医学院院长、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郑金旭教授,憨厚、纯朴的脸上架着一副秀郎镜,给人以务实和睿智的印象。他既是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和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科研工作者和行政管理者,多次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奖赏:继被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和劳动部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还分别荣获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医院管理先进个人、省十大杰出青年、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1997年首批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重点培养对象,2001年列为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医学人才培养对象,2002年获镇江市最高荣誉——人民奖章。最近又进入江苏省“333高级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之列。
郑金旭1984年从南京医学院毕业后,即来到镇江医学院(现并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后又怀着旺盛的求知欲,他赴上海医科大学继续深造,1991年获硕士学位,1994年7月获博士学位。上海许多大医院以高薪、住房等优厚的待遇相留,但他下定决心要为家乡卫生事业奋斗.便毅然回到镇江原单位工作。回来后,他全身心地埋头于临床、教学和科研之中,主持开展的1项国家级和8项省部级高水平科研课题,皆取得优异成绩。他先后发表高水平论文40多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论文20多篇,有10多篇论文获亚太地区呼吸学会、中华医学会及省科协等优秀论文奖;参编并出版《现代内科学进展》、《内科学》、《肿瘤学基础与临床》及《现代肺部感染病学》等8部专著;有关“肺癌与肺间质疾病”的多项科研成果,如BALF分析诊断结节病疾病、TBLB诊断肺弥漫性疾病、TIL治疗晚期肺癌、间质性肺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等分别获得过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医学新技术一、二等奖,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在这些累累硕果的后面,有谁知道他付出了多少艰辛,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研究课题中不少项目的实验要求很高,本市没有条件,他便求助于上海的导师和同行,常常当天来回;实验室只在节假日才有空闲,为了不影响日常工作,往往直到夜深入静方才回到家,次日一早又赶到医院工作。同事和家人因此都称他是“夜猫子”、“工作狂”。问他这样累不累,他只莞尔一笑:“苦中有乐。”
1997年作为一位分管教学、科研的院领导,他一上任就立下军令状:要改变目前医院临床教学和科研薄弱的局面。为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才开发和科研创新之中:与湖北医大、苏州医学院和徐州医学院合作建立肺、心血管和骨科三个专业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点;为使镇江医疗水平上新台阶,他以常人难有的胆识和魄力,精心设计并实施医院科研发展计划,使得在他分管的6年中,医院的纵向科研项目与经费连年翻番,临床教学工作得到了国家教育部专家“规范管理、卓有成效”的评价。2002年上任医院院长后,他更加注重学习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并积极进行实践,努力处理好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与医院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关系,诚邀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三甲医院院长亲临附院研讨与指导,不久即勾画出医院现代化的发展行动纲领与整体建设规划,使得医院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并开创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他刚刚完成被教育部公派英国访问学者的研修任务,2005年春回国后就走马上任江苏大学医学院院长,这以后依然兼任省重点专科——附属医院呼吸科的科主任。他一方面团结带领医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医学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强化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以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提升内涵、强化特色。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一个有特色、上水平、开放式、现代化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几年来,新增二级学科点8个,新增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98人。出现了一批精品课程和品牌专业。另一方面,他仍然每天上午身穿白大褂,忙碌于疑难危重病人之床旁。作为镇江市临床医学的第一位博导,他目前正指导着4名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
他是农工党中央委员、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农工党江苏省委委员、市委副主委,他在民主党派工作和参政议政中,以一名科学工作者特有的敏感和广博的知识,为农工党的自身建设提建议,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制订大政方针出谋划策。他提出的关于公共场所严禁吸烟、净化城市卫生环境的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成为制定城市环境卫生法规的重要依据;针对镇江市医改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的“关于加强省级财政对镇江医改试点的补偿提案”得到了省政府的重视,省财政给予镇江市100万元的专项补助;他提出的关于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保证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的提案,引起省公安厅、卫生厅的高度重视,并专门组织开展全省性的专题调查;他提出的有关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提案,成为省政协主席督办重点提案。最近,他又提出关于有序推进中医药“走出去”战略的建议,关于打造“和谐江苏、诚信江苏”的提案,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更好服务社会等提案,得到中共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为解除农民兄弟的病痛,他多次参加医疗扶贫行动,深入病家床头,挽救了许多农民患者的生命;为开展好卫生宣教活动,他带头到公共场所搭台宣讲……
家,几乎成了他的旅馆和饭店,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能有半天和爸爸一起出去领略大自然风光……对此,他的家庭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这也是他不懈进取的动力之一。在他心中名利轻如鸿毛,事业重如泰山,医院其他博士生毕业后多数都没有回来,郑金旭对此表示惋惜,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他坚信自己的选择。现在他只感到时间太少,因为他还担任着江苏省医学会常务理事、省呼吸学会副主任委员、省老年医学学会副主任委员、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镇江市医学会副会长、市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等社会兼职,还是《实用老年医学》、《江苏大学学报》、《实用心电杂志》等多份专业学术刊物的编委,有许多社会工作要做……正如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诙谐地说:“我是两个半人。”
郑金旭以自身行动向社会展示了新一代农工党员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风采。我们坚信他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今后岁月中不断取得更多更新的工作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