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根生

说起54岁的镇江市委主委赵庆荣,他出身于一个医药世家,1976年7月自医学院校毕业之后,按照他的工作履历划分,前半段从医20年,后半段已从政了10多年。他在医疗岗位上由于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敬业精神很强,技术进步很快,相继被晋升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在从政方面,由于他的政治成熟、在单位与领导和同事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把握得较好,自1994年1月起一步一个台阶,先后担任丹徒县卫生学校副校长、校长,县医院院长、县卫生局副局长;1997年11月被任命为丹徒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02年4月起任镇江市卫生局副局长。他1987年9月参加农工党,先后任丹徒支部副主任、市委委员、市委副主委,到2001年12月后相继当选为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省委委员、省政协委员。赵庆荣不管身处什么位置,不论职位高低,都严格要求自己,平易近人,在本职岗位上任劳任怨,勤奋工作,只讲奉献,不计索取,赢得了同志和党员们的信赖和尊敬。
赵庆荣在医疗临床20年中,从事的是普外科工作,岗位平凡、责任重大,一年到头与手术打交道,他的胆大心细手巧在同行中被一致公认。他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时刻惦念着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遇到有危重病人,不管是晚上还是深夜,随叫随到,从不收红包。由于他精心全力施展医术,患者往往主动挑选他主刀手术。当他身为院长时,在运筹医院行政工作中,管理规范有序,对医务人员要求严格。在他的管理理念中患者是上帝,心目中时刻关注的是病人的安危,只要人在医院,每天工作之余都要挤出时间到病人床头了解病情,一旦出现危急病人,立刻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会诊与抢救。不管患者地位高低、贫富与否,他都一视同仁。
赵庆荣被任命为副县长后,分管文教卫生工作。五年多时间内,他走遍全县中、小学及文化团体、乡镇医院,推动了这些部门及单位的长足发展。教育事业得到普遍重视: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高中教育普及率达89.8%,提前一年实现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丹徒县大港中学成为江苏省模范学校,高资镇成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辛丰成教中心、县实验小学、县教师进修学校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改造薄弱学校15所。卫生事业综合配套改革进展顺利,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医药市场秩序得到根本好转;上会、西麓、高桥等乡镇试行的农民大病医疗保险获得成功。新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运行机制已经形成,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势头有所遏制。他为县人民医院的科学管理及提高医疗质量,和其他院领导一起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心血。医院实施了“爱心卡工程”,为全县范围内的双拥优抚对象、农村因病致贫户及县属企业下岗职工来院就医患者发放“爱心卡”2万余份,凡持卡来院就诊,药品、材料、挂号、诊疗、检查、手术、住院等费用均可得到不同程度减免,“爱心卡工程”受到社会各界赞誉。因为丹徒县没有县城,县级众多单位原都散驻在镇江市区内,而县医院却远在镇江郊外,为了方便居住市区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就诊,他安排在市区内不同社区设立了三个门诊部,受到县级机关职工与离退休老同志的欢迎,在丹徒县人民的心目中有口皆碑。
赵庆荣当副县长不到半年,正值1998年春夏之交的洪水肆虐季节,丹徒县所有领导干部都到了防汛第一线,他负责固守丹徒闸。在抗洪抢险期间,他高烧39度时仍坚持在第一线,领导抗洪人员运用科学办法固闸守闸,实现他奔赴抗洪第一线的誓言:人在闸在,严防死守,以丹徒闸的万无一失确保丹徒、镇江万无一失,以丹徒、镇江万无一失确保全省万无一失!他指示县卫生局积极组织卫生防疫和治疗工作,全县灾区未发生传染病和血吸虫急性感染,取得了“大灾之年无大疫”的重大胜利。在抗洪斗争中,丹徒县卫生局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抗洪救灾防病的先进集体,受到国家卫生部表彰;他还被我党中央授予“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称号。
2003年“非典”疫情接踵而至,在“抗非典”斗争中,市卫生局分工由他负责二院、三院100多名抗非典一线医务人员在东吴宾馆的隔离休整工作。接到指令后,他立即成立了领导工作小组,集中大家的智慧,多次详细讨论研究,形成了包含22个子预案的详尽的工作方案,从休整人员的交通、通讯、饮食、住宿、娱乐、隔离、安全等各个细节均考虑周全。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此项工作,从入住到撤离近一个月的时间,各项工作井井有条无一差错,休整人员很满意。其间市领导多次视察,均对他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和表扬,并决定给他表彰,经他再三推辞,领导只好又向一线医务人员倾斜了一位名额。另外,在负责润州区防非典发热门诊的督查工作中,他能猛加力度,不留情面,促成区政府出资20万元,在专家指导下完成了高标准的发热门诊工作。又如,在当年的防洪救灾中,市卫校滑坡危及到一幢学生宿舍楼的安全。他冒着大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助指挥学生的安全撤离,并及时布置了随后的隔离、警戒、值班工作,此后也多次到卫校检查此项工作的落实,加大了安全系数,确保了师生的人身安全。他有一句常言,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要不就不去做,要做就一定做好;对于个人的荣誉不要去争,集体的荣誉当仁不让。
创新思路、创造性工作是他做好工作的逻辑主线和不竭的动力。如他分管的医卫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责任重大又容易疏忽,变数较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能干好不能干坏,功不大过不小,需要耐心和细心,不但一点不能马虎,还要根据卫生系统的特点去思考,且要有创意。他不断调整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不是就事论事一般号召,而是以一切事故为零为目标;以创优达标活动为载体,以落实各级的责任和责任追究制为核心,以日查、周查、月查和隐患整改的督查制度为活的灵魂,以组织反复拉网式检查为抓手,通过以点带面的推进,多年来他所分管的安全工作,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台帐资料一点不含糊,督查制度隐患的整改等方面均形成了规范化的管理,并具有一定的特色,使卫生系统每年都实现了安全生产一切事故为零的目标。由于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的前列,多次受到市负责安全生产方面的领导的好评,为市卫生局争得了市政府先进称号的荣誉。
作为镇江市委一名旗帜性人物,平时他与基层负责人和党员们和谐共处,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他有鲜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参政党意识。近五年多来,他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收集社情民意,在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中,为镇江的“两率先、两步走”和“三个文明建设”等取得丰硕成果做出许多贡献。他坚持到实地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同时也将报告转化为提案、建议,及时向上反映。2003年在省政协全会上他关于《尽快出台我省沿江岸线管理和使用的统一法规的建议》被省政协列为重点督办提案。在省政协举办的“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为专题的委员论坛会上,他代表镇江所作的题为“对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思考与建议”的报告发言,受到省政府领导和与会同志的关注,并作为重要建议发表在《江苏政协》上。他撰写的题为《抓住机遇,加强我市现代化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在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作为专题大会发言,受到中共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赞扬和肯定。他十分注重和充分发挥中共镇江市委主要领导与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主要领导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召开的“双月座谈会”的渠道作用,抓住机遇,认真运用好这一渠道与中共市委领导直接进行交流座谈、实施民主监督。我市的“双月座谈会”这一形式,是我市高层次、高规格的情况通报、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监督的好形式,在我省也属首创。他充分发挥了这一高层会议的优势,始终围绕我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等方面的课题,会前都有针对性地深入基层现场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会上每次他都认真准备积极发言,其中关于防非典工作的一些建议和关于做好争创健康城市的研究的一些建议,得到中共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和采纳。又如他提出的“关于发展我市民营经济的几点建议”在双月座谈会上引起中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共镇江市委机关刊物《决策参考》为此作了专刊报道外,还作为信息被中共中央统战部《零讯》录用。
赵庆荣主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带动领导班子团结、全市党员和谐,成为新一届市委的一大亮点。他在大是大非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平时对同志亲切和蔼,无论是对单位部下,还是党派机关干部和广大党员们都关爱有加,每当党员、机关干部有了困难他都力所能及地去关心、帮助、慰问他(她)们。如教育支部党员刘龙同志身患肝癌,肝被切除四分之三,每年自费医药费好几万元;原驻会副主委束瑞祥的夫人患乳房癌等重病人的医药费自费都不是小数目。他主动经常与医保领导沟通协调,几年来为党员或家属病人报销自费部分医药费用10多万元。
赵庆荣主委从业务型骨干到走上领导岗位,一直政治敏锐、思路清晰,说在他身上已具备了参政议政能力一点也不过分。他在最近一次会议上强调,国家要振兴,人民要安康,我们广大农工党员只有把发展作为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只有在服务和促进国家的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