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裕强

为“洋人”开刀,陈建国是第一次。
2003年7月的一天,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建国正在泌尿外科专家门诊坐诊,临下班时突然来了一位急诊病人。他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来自美国夏威夷的商人,叫戴蒙(Marshll A.Dimond)。他是专程来常州商务考察的,不料近日出现血尿,于是陪同人员急忙带他到二院就诊。陈建国热情地接诊,B超检查发现戴蒙左肾部有血块,经进一步检查确诊戴蒙左肾肿瘤癌变,必须接受手术治疗。肾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病,手术虽有一定难度,但二院泌尿外科完全有能力做这种手术。问题是患者是一位“洋人”,他是否信任常州医生呢?是去上海、北京等地大医院治疗还是返回美国治疗呢?戴蒙忐忑不安。陈建国看出了病人矛盾的心情,于是慢声细语地向戴蒙解说病情,耐心细致地介绍医院的一流设备和过硬的技术。谈着说着,如春风化雨,渐渐地,戴蒙悬着的心缓缓地放了下来。他通过越洋电话,咨询了远在美国的家庭医生,又与家属商榷。终于,戴蒙决定在常州市二院动手术,并且指定要由副教授、主任医师陈建国主刀。
为外国人作癌症治疗,在常州市十分罕见。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陈建国会同泌尿外科同仁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虽说肾癌根治术已做过多次,可为“洋人”做这种手术毕竟还是第一次。走进手术室时,陈建国并没有多想,他知道手中的手术刀的份量,它不仅仅代表个人,它代表着一个医院、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相信自己,他的心中只有两个字:成功!像往常一样,他娴熟地拿起手术刀开始操作。手术中,陈建国发现肿瘤大小、位置和术前诊断情况完全吻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只用了2个多小时,手术就顺利完成了。手术结束后,陈建国的心并未松弛,他还时刻牵挂着这位“洋人”。接连好几天,陈建国上班后就直奔泌尿外科病房,又是查询夜间值班记录,又是检查伤口愈合情况,还关切地询问起居饮食,令戴蒙感动得连声:“Thank you for your help!”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20天后,戴蒙痊愈出院归国了。临行前,他特意请人制作了一块匾赠送给陈建国。他说,没想到常州医院医疗设施、医疗技术这么好,一点也不比美国一些知名大医院差。字里行间,表达了一位“洋人”对中国医生的由衷信任、崇敬和感激之情。小小一把手术刀,使陈建国与远隔重洋的美国人戴蒙成了好朋友,结下了深厚情谊。2004年1月,陈建国随省经贸委商务考察团赴美国大西雅图地区考察,戴蒙闻讯后,特意盛邀他到家中作客。
古语道:滴水穿石,聚沙成塔。陈建国1982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从医20多年来,他努力把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把国外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走出了一条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术水平的道路。他重视积累,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例;他注意借鉴,尤其是国外先进技术;他虚心好学,从不放过每一次机会,向前辈学,向同仁学,连参加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期间,也抽空走访专家学者,虚心求教。成功属于有志者和有心人。20多年来,陈建国与二院泌尿外科同仁一起摘取了多项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先后荣获江苏省、常州市科技进步奖七项、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一项。他不但在医术上精益求精,而且高度重视医德。对待病人,不论来自城乡,不论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他都以一颗热忱之心,真心实意对待,认认真真诊治,时刻践行着从踏上工作岗位第一天起就立下的誓言:“做一名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合格医生。”
“德技双馨”使陈建国先后荣获常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常州市卫生科技之星、江苏省青年科技标兵、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00年9月,陈建国被提拔为副院长;2001年10月,他当选为农工党常州市委副主委;2002年4月,他被任命为常州市卫生局副局长;2003年初,他当选为新一届江苏省政协委员和常州市政协委员。鲜花、掌声、荣誉、地位接踵而来。面对这一切,他没有陶醉,更没有张扬,只是觉得那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需要自己做出更多的努力。作为分管医技的副院长,他勇于负责,敢于创新;强化管理,规范制度;廉洁奉公,洁身自好,体现了一位开拓者的风采。身为农工党市委副主委、省、市政协委员,他参与组织了农工党市委开展的加快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多个调研。针对诸如提高医保中心运行质量、改善参保人员就医水平、切实降低药价、减轻病人和医院的不合理负担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出台保障机制、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对行将破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大力扶持平价药房进入医保定点药店、调整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等许多中肯的建议;在省、市政协会议上提交提案10余件,受到有关部门和群众的赞赏。
“我过去是一名医生,现在是一名医生,将来还是一名医生。”这是陈建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的,地位变了,身份变了,但那一颗平常心却始终没有变。他永远是一位称职的医生,一位对医术精益求精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