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裕强 陈晓兰
志奋原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走上政府领导岗位。十几年间,从县卫生局副局长到副市(县、区)长,从农工党武进县委副主委、主委到农工党常州市委副主委、主委,从县政协副主席到常州市政协副主席,面对职务的数次升迁,角色的几番转换,陆志奋始终坦然面对,保持一颗平常心。
一
或许,在一般人的眼里,真正风光的陆志奋是当上了副市长的她,但在陆志奋的回忆里,却自有一段辉煌的岁月。我们采访她时,她执意要回忆那一段时光,那就是她在湖北巴东县的十年。
陆志奋的家乡在常州武进,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1970年,她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专业毕业后没有回到家乡,而是来到湖北省的“西伯利亚”——神农架下的巴东县,在一个偏僻的卫生所工作。她在那里抓中药、接生,一干就是三年。那里山高人稀,一天只吃两顿饭,只有苞谷,没有大米,不通电,不通车,没有吴侬软语,只有走不完的山路。
三年后,她调到了巴东县妇幼保健所,负责全县的妇女保健工作。她深知当地的缺医少药、保健知识缺乏和妇女生存质量的低劣,大胆提出要为全县已婚妇女作妇女病普查的设想,并拿出了工作方案。巴东县36万人口,136个乡村,南北距离长达100余公里,要想在环境如此恶劣的大山沟里开展普查,谈何容易。但在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如期完成了任务,为全县3万余名妇女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对患病情况进行分析,作出了科学的预防和治疗的方案。在普查中,她发现了在平原早已绝迹的妇科疾病——子宫脱垂,这种疾病极度降低了当地妇女的生存质量。陆志奋和她的同事在上级医疗机构的指导下,组成小分队,为200余名子宫脱垂的妇女进行了手术治疗,使她们获得了新生。为了遏制无计划生育的势头,她为育龄男女青年结扎2000余例。
在这大山里,她开展了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把文明的生育之风吹进了绵绵深山。在江南水乡长大的陆志奋外表显得清秀羸弱,但她的性格中注入了大山一样的刚强和坚韧。她常常一天走100多里山路,登山的功夫就是在那时练就的。这里缺医少药,行走在山乡的陆志奋常常就会遇上棘手的事。有一天,老乡抬来了一位早产三胞胎胎盘未剥离而大出血的妇女。她知道后果的严重,如不采取措施,产妇将很快流血而死。小山村离县城80公里又无交通工具,转院已来不及,大山沟里又缺少输血等条件。怎么办?她在上海实习时从未处理过如此病例。面对产妇及家属乞求的目光,她果断地徒手为产妇剥离了胎盘,止住了出血,挽救了产妇的生命。类似这样的危重病人,她抢救过不下数十例。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她牢记在心中。在巴东县城,经常有人对她直呼“救命恩人”,并要下跪致谢,由此使她想起了一幕幕救人的往事。
虽说在这十年,女大当嫁,她也结婚生子了,可在与爱人分居两地的情况下,她仅仅探亲四次,她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贫困山区的百姓。陆志奋常常回忆起那些妇女除去病痛后感激的目光,心中就如明镜似的:真正的风光不是权力和地位折射出来的炫目光彩,而是在艰苦中的奉献。所以当我们采访她时,她执意地要回忆那早已逝去的巴东十年。
二
1980年,她回到了家乡常州武进。1989年,她离开了她所钟爱的医疗卫生工作,开始了她人生履途的第二个长征。
对于从专业技术岗位步入行政领导岗位的党外干部来讲,刚开始从政时,难免思前想后,有所顾虑。然而,随着不断的实践,陆志奋逐渐认识到:市长职务不是一把椅子,而是一副担子;党外领导不是一种点缀,同样是有权有责。面对党组织的信任支持,面对群众的殷切期盼,怀着为党为人民尽心尽职的信念,陆志奋很快适应环境,进入了角色。她在领导岗位表现出了敏捷慎密的思路、果断干练的作风、虚怀若谷的涵养、脚踏实地的作风,受到各级的好评。
武进有着100多万人口。从担任副县长起,陆志奋一直分管文教、卫生、体育、计划生育、信访、侨台等10多个条线的工作,这些条线工作点多、面广、线长。百年大计的教育、救死扶伤的卫生又是这诸多条线中摊子最大也是与千家万户最为密切相关的,更是时时牵动着她的心。她尤其注重教育、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她任内,武进中小学校舍进行了全面的翻新,总投资21亿元,面积75万平方米;高考升学率和万人进线率在全省遥遥领先;早在1997年就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建立了各级各类的教育基金10余个,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陆志奋在台湾的远房亲戚汤锦文,原想捐600万元台币在家乡建一座灵谷塔。在她耐心的劝说下,他把这笔钱捐给了两所学校。香港同胞李海根是陆志奋的忘年交,也把多年的积蓄200万元港币捐给了学校。卫生工作是陆志奋的老本行,她为之倾注了满腔的热忱。现在常州火车站旁高24层的武进人民医院原先是用作宾馆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把几乎不能办成的事办成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也是陆志奋任期内的“得意之笔”。
多年来,陆志奋始终以“开拓进取、求实创新、扎实工作、廉洁自律”为宗旨,竭力做到真心实意合作共事,立足本职参政议政,敬业勤政为民造福。她注重自身的形象塑造,讲究个人的言行风范。她,工作大胆,思路敏捷,处理问题果断,纠正偏差及时,敢于承担责任;她,敬业勤政,家庭、旅途都成了她的办公环境,节假日、休息日、都是她的办公日;她,不畏辛劳,在乡镇、学校、卫生院、文化站,经常能见到她的身影;她,虚怀若谷,密切联系群众,虚心向老同志和内行的同志请教,虚心向群众学习,从不摆架子;她,待人真诚,不论是干部还是普通百姓,只要合情合理合法,总是力所能及地为你排忧解难。
陆志奋始终认为:工作也是一门艺术,必须讲究科学,讲究方式、方法,纵然千头万绪,只要方法对头,同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践中,陆志奋逐渐摸索出了“门道”,这就是三个“依靠”、三个“抓”:依靠中共党组织、依靠各个部门、依靠人民群众;抓重点、抓调研、抓典型。为此,10多年来,她分管的部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上下级和人民群众的一致首肯,先后获得了“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全国广电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民间特色艺术(摄影)之乡”、“八五期间体育突出贡献奖”、“江苏省计划生育先进县(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三
身为常州市政协副主席、武进区政协副主席,陆志奋积极参加中共市(区)委中心组学习和协商会、通报会,坚持参加两级政协组织的调研、视察和主席会议、常委会、通报会、座谈会等活动,坦诚相见,积极建言;根据政协的分工,认真完成分管工作。
作为民主党派市级领导人,陆志奋为农工党工作倾注了无数心血。她自2001年10月当选为农工党常州市委主委以来,遵循“立党为公、参政为民”的宗旨,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带领广大农工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事业;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农工党自身优势和特色,为常州“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市、建设成为长三角名城的奋斗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政议政、自身建设是民主党派的重要任务。陆志奋历来重视调研工作,每年都要亲自抓重点课题。农工党市委开展的改善医患关系、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加强小城镇建设、增加有效投入绩效等重点调研,从酝酿课题、拟写调研计划到联系落实调研单位,直到撰写调研报告,她都一一过问,亲自带队深入走访调查,确保重点调研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陆志奋领导制定了农工党市委议事规则,规范了领导班子的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和决策程序,健全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农工党市委的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她都认真参与决策,并尽可能安排时间前来主持主委会议、常委会议、全委会议、政府对口部门恳谈会等。为提高农工党员整体素质,在她领导下,农工党市委组织开展了“学习型支部”、“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和“三增强、四热爱”、“四好”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我为常州献良策”、“明政知情大家谈”等群体建言献策活动,提升了整体参政议政水平,增强了组织凝聚力。
常武地区是农工党组织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许多解放前就加入组织的老同志,陆志奋对他们倾注了满腔热情。在每年的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和高温时节,她都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