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中国弹词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子虚记》手稿被捐赠至淮安市博物馆珍藏,市领导刘希平、范学恕、陆长苏、荀德麟,作者后裔及亲友代表,以及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的人士出席了捐赠仪式。
《子虚记》是清代盱眙才女、淮安历史文化名人汪藕裳(1832—1892)历时二十年心血创作而成,全书长达200万字。此书假托明孝宗朝为时代背景,着意叙述了忠臣孝子的典型文玉粦和具有叛逆性格的巾帼英雄赵湘仙的故事,它突破了《再生缘》续书者对孟丽君、《笔生花》对姜德华命运安排的传统模式。全书囊括了二十多个家族,塑造了一百五十多个人物形象,其主要人物各具个性,神采飞扬。全书结构巧妙合理,场景宏伟壮阔,情节曲折生动,语言清丽流转。学术界认为该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能与《再生缘》并驾齐驱,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艺术魅力,在中国弹词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子虚记》共64卷,除光绪二十七年由世界繁华报馆印行过前八卷外,全书至今未曾出版过,只以抄本的形式流传。目前发现有五部抄本和一部手稿,手稿由作者后人世代相传,现为居住在西安的八十五岁高龄的作者第五代外孙女肖镕璋女士保存。农工党员王泽强博士长期对《子虚记》进行研究,在发现原著手稿后积极联系作者后人和市文化部门。经过二年多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征得保存手稿的肖镕璋女士同意,把五代人历经艰辛收藏的无法用金钱估量的文化瑰宝《子虚记》全套手稿捐赠给淮安博物馆,终使这一淮安籍作家撰写的弹词巨著回归家乡,这对进一步保存和发扬淮楚文化有着积极的深远意义。
(淮安 臧 剑)